今日大盘继续阴跌,从盘面上看日K线已经“五连阴”,行情可以说是相当的萎靡。然而近期,云计算板块却表现耀眼,从上图中可见,云计算板块和大盘比起来只有“两连阴”,调整幅度也只有2.7%。为何云计算板块在大盘剧烈回调过程中表现相对坚挺呢?让我们来看看其背后的原因。
据IDC统计,2016年全球企业支出中,传统IT支出占比为68.9%,公有云支出为19.1%,私有云支出为12.1%。美国的传统IT支出低于全球水平,云计算支出超过全球水平,而中国的传统IT支出占比仍较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据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IT支出中,传统IT支出占比将下降至46.2%,美国将下降至38.2%,而中国将下降至45.8%,幅度最大,下降23.7个百分点。
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云计算是近年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2016年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48.1亿元,同比增长25.4%;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514.9亿元,同比增长36.2%;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9530.3亿元,CAGR21.68%;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387.6亿元,CAGR28.13%,增速上远高于全球水平。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从龙头企业表现来看,2018年一季度阿里云实现营收43.9亿元,同比增长103.24%,连续多个季度实现三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反映出国内云计算下游需求的旺盛。目前阿里云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随着国内IaaS逐渐完善,PaaS与SaaS也将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年初市场一波大跌之后,可以看到云计算概念股反弹力度十足,光环新网等龙头股短期内涨幅显著。那么,随着近期大盘悲观情绪逐步释放,风险偏好得以修复,云计算投资主题机会几何?
中信建投表示,云计算产业链未来确定性最强。底层服务器的放量是云计算中最为确定一个层面,主要原因是,设备是行业需求的一阶导数。近期Gartner发布的2017年全球公有云报告显示云计算IAAS高速发展的同时集中度迅速提升,国内阿里、腾讯、华为打造公有云,资本开支持续在加大,信息流量的爆发以及行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使得行业对服务器的采购呈现加速趋势,而服务器领域规模效应十分显著,强者恒强。应用层面上来看,首先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必然是上云的主力军,其次细分行业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其上云的难易程度和先后顺序都有差别,预计企业级服务应用将会最先上云。
华创证券表示,云计算需求进入放量增长期,看好产业链投资机遇。云计算凭借其灵活配置、资源利用率高和节省成本的优势,正逐渐颠覆传统IT行业的部署模式。根据IDC全球云IT基础架构季度追踪报告的最新预测,2017年部署在云环境中的IT基础架构产品支出预计增长26.2%,传统非云计算IT基础设施的全球支出预计下降2.6%,IT基础设施支出加速从传统IT产品转向云服务。
海外云计算“一超多强”格局已经形成,国内云服务市场步入放量增长期,空间广阔。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为246亿元,仅为美国的1/5;渗透率为3.3%,仅为美国的1/3左右,具备极大发展潜力。从发展阶段来看,美国企业IT设施大规模云化领先中国数年时间,目前仍呈现快速增长,中国在接下来数年快速增长仍将持续。2018年是中国云计算部署的“实战期”,下游需求达到较大体量并保持快速增长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将更加可观。(中国证券报)
有机构认为未来云计算板块投资机会巨大
从细分子领域来看,我们预计云计算将是成长板块中报业绩确定下最强的主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全球云计算规模预计2020年将达到1435.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同时,公有云2013-2017年均复合增速为23.5%,远远超过整个IT行业的支出。就国内来看,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印发《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计划目标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截至“十二五”末期,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还仅为1500亿元,距离2019年的目标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在云计算产业充满巨大前景的激励下,巨头们也纷纷加码云计算。2017年中国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第一的厂商阿里云的收入111.6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同比增长100%;IaaS排名第三的金山云收入13.33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公有云市场的高速增长之下,浪潮信息2017年预计净利润3.87亿-4.74亿元,同比增长35%-65%。金蝶国际2017年云服务实现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66.57%。我们认为,云计算产业链龙头公司财报的超预期意味着2018年或将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拐点。进一步看中报预告,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中报预告来看,云计算概念成份股2018Q2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40.75%,2018Q1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2.94%和8.38%,或将引领成长行业高景气。(安信证券)
近日发布的《用云量与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全国“用云量”快速增长,2017年下半年全国“用云量”总量较上半年增长66.5%,年化增长率达133.1%;2018年第一季度增速再上台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38.6%。而作为占据国内公有云60%市场份额的阿里云,自2016财年第一季度以来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着超过100%的高速增长,根据咨询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 6月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超过IBM成为全球第四大云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提供商,仅落后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可见我国云计算增长速度之快。但截至2016年中国公有云的渗透率只有3.3%,美国则为10.8%,所以后续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快速发展的云计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2017年4月11日工信部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随后浙江、江苏、湖南、山东等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发布了“企业上云”行动计划。今年6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等等,相信随着这些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将成为云计算的用户。此外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各类应用都离不开云计算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这些都将促成云计算的高速增长。
云计算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之分,但从长远来开,公有云将成为主流,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或就将超过私有云市场。从提供的服务内容角度云计算又分为IaaS(提供基础设施)、PaaS(提供IT平台)、SaaS(提供软件业务)。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已经对原有的IT产业带来了重大变革,例如云计算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芯片、光模块等很多硬件提出了更高的定制化需求;IaaS由于具有很高的资金、技术壁垒,巨头优势明显;传统软件企业发现如不及时向SaaS服务提供商转型,或将被淘汰,比如Adobe。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要回避那些受到云计算巨大冲击而逐渐没落的企业,积极拥抱那些未来跟随云计算进入高速发展的企业。巨大的变革也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值得我们去仔细发掘!(诺德基金)
2018第十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将于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聚力云上生态赋能实体经济”,本次会议还将设立“云计算核心技术与实践”、“云制造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主题论坛。
近年来,云计算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机构研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48.1亿元,同比增长25.4%;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514.9亿元,同比增长36.2%;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95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21.68%;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38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28.13%。
对此,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云计算凭借其灵活配置、资源利用率高和节省成本的优势,正逐渐颠覆传统IT行业的部署模式。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部署在云环境中的IT基础架构产品支出增长26.2%,传统非云计算IT基础设施的全球支出下降2.6%,IT基础设施支出加速从传统IT产品转向云服务。在此推动下,2018年是中国云计算产业的拐点,政策+产业+资本全方位共振,云计算产业需求进入加速增长期,云计算行业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得到进一步上升,中报业绩增长超预期的绩优白马股或现交易性机会。
事实上,云计算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同样亮丽,成为公募基金提前布局的重要原因。《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68家相关上市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公司达到44家,占比64.71%。其中,中际旭创(7948%)、证通电子(290%)、天源迪科(265%)、高伟达(227%)、生意宝(150%)、中青宝(150%)和万达信息(115%)等7家公司均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翻番,高成长性尤为凸显。
从中报预告净利润上限来看,有19家公司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上限达到1亿元以上,而工业富联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上限居首,达到56.00亿元,二三四五(6.80亿元)、捷成股份(6.40亿元)、网宿科技(4.58亿元)、中际旭创(3.19亿元)、顺网科技(3.17亿元)、光环新网(3.10亿元)、神州数码(2.75亿元)和高新兴(2.70亿元)等8家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上限均有望达到2亿元以上,另外,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上限超1亿元的公司还包括:蓝盾股份、科大讯飞、国脉科技、用友网络、深信服、齐心集团、东方国信、银江股份、润和软件、久其软件等10家,彰显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二季度公募基金就已对云计算相关概念股进行布局。截至7月18日收盘,包括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安基金等在内的49家基金公司披露二季报显示,有42只云计算概念股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合计持股数量为6.8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约119.38亿元。其中,亚联发展、深信服、华东电脑、工业富联、二三四五、恒华科技、捷成股份、浪潮信息、万达信息、中国长城、中科曙光、泛微网络、天源迪科、神州泰岳、拓尔思等15只概念股成为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增持的重点,其增持资金达到21.28亿元。(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