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热情不减,比2017年同期增长不小。但进入下半年,亦呈现一定下滑趋势。总体看,分红额度向头部产品靠拢,集中度明显。业内人士认为,不同市场行情下,基金选择分红的原因或许存在差异。
下半年来分红下滑
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今年以来全市场共有978只基金进行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达577.62亿元,比2017年同期的432.14亿元高出145.48亿元,提高约三分之一。逐月看,1月份开了一个好头,全市场共基金分红,总额高达163.58亿元。而2月份与3月份,公募基金分红额度则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为38.43亿元与89.4亿元。一季度共分红291.43亿元,比2017年一季度同期的182.66亿元高出100多亿元。
二季度开始,基金分红则呈现先抑后扬态势,4月份分红总额为35.4亿元,5月份分红总额为42.59亿元。6月份,分红规模再次激增,达到164.6亿元。整个二季度分红总额为242.6亿元,比一季度下降48.83亿元,环比下降接近两成。但与2017年二季度的90.8亿元比较,则增长了2.68倍。
进入下半年,公募基金分红额度呈现一定趋势下滑。7月份与8月份分红总额下降比例较大,分别为23.31亿元与20.27亿元,连续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分红新低,同时也明显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
在分红的产品中,共有159只基金分红额度超过1亿元,18只超过5亿元,5只超过10亿元。额度排名中前五名依次是博时主题行业(18.52亿元)、易方达积极成长(16.37亿元)、东方红睿华沪港深(14.13亿元)、国联安精选(10.93亿元)、南方成份精选(10.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分红基金的额度呈现一定的集中化态势,前18只产品分红均超过5亿元,数量占总数比不足2%。而这些产品分红额度合计152.7亿元,占总额超过四分之一。
分红原因各异
今年以来,1月份市场上涨势头高涨,而后呈现震荡调整态势,市场形势有明显转变。由此,有券商人士认为,在不同阶段,公募基金产品选择分红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在市场行情向上,或者处于此前预估的高位时,基金产品选择分红可以“降低仓位保护投资者利益”。券商人士强调,当股票市场经历大幅上涨后,市场调整风险来临,具有安全边际的可选投资品种减少时,基金往往会减持股票配置比重。“由于权益类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受到股票配置比重下限的限制,减持的空间受限。此时,进行分红是降低股票仓位的一种办法。一方面,市场调整风险来临时,可以帮助投资者降低股票配置比重,规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产品本身也可以借此规避调整风险较大的行业和个股。”
与此同时,在市场行情较好时,投资者情绪高涨。在此时,基金公司往往会进行产品的持续营销,以期吸引投资者。券商人士认为,在过去经验中,新入市的基金投资者往往偏好1元净值的新基金。基金借大比例分红来大幅降低单位净值,迎合了投资者的喜欢低净值基金的心理。
当然,在市场处于调整态势的时候,进行分红也有助于基金产品应对赎回压力。基金在市场处于调整态势时,进行分红,可以使得投资者获得部分资金赎回,缓解投资者的担忧心理,减少一定的赎回压力。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分红也是合理管控基金规模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市场上有不少基金产品募集或者申购资金量巨大,有部分产品选择通过分红来降低规模,以期基金经理发挥更加充分,追求业绩。
也有业内人士称,很多基金产品在基金合同中有明确分红规则。对于部分定制基金产品而言,分红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是部分资金希望实现合规避税。